1、在商代,由于釀酒業的發達,青銅器制作技術提高,中國的酒器達到前所未有的繁榮。當時的職業中還出現了"長勺氏"和"尾勺氏"這種專門以制作酒具為生的氏族。周代飲酒風氣雖然不如商代,但酒器基本上還沿襲了商代的風格。在周代,也有專門制作酒具的"梓人"。青銅器起于夏,現已發現的最早的銅制酒器為夏二里頭文化時期的爵。青銅器在商周達到鼎盛,春秋沒落,商周的酒器用途基本上是專一的。據《殷周青銅器通論》,商周的青銅器共分為食器、酒器、水器和樂器四大部,共五十類,其中酒器占二十四類。按用途分為煮酒器、盛酒器、飲酒器、貯酒器。此外還有禮器。形制豐富,變化多樣。盛酒器具是一種盛酒備飲的容器。其類型很多,主要有以下一些:尊、壺、區、卮、皿、鑒、斛、觥、甕、瓿、彝。每一種酒器又有許多式樣,有普通型,有取動物造型的。以尊為例,有象尊、犀尊、牛尊、羊尊、虎尊等。飲酒器的種類主要有:觚、觶、角、爵、杯、舟。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不同的飲酒器,如《禮記·禮器》篇明文規定:"宗廟之祭,尊者舉觶,卑者舉角"。溫酒器,飲酒前用于將酒加熱,配以杓,便于取酒。溫酒器有的稱為樽,漢代流行。湖北隨州曾候乙墓中的銅鑒,可置冰貯酒,故又稱為冰鑒。
2,商周以降,青銅酒器逐漸衰落,秦漢之際,在中國的南方,漆制酒具流行。漆器成為兩漢,魏晉時期的主要類型。漆制酒具,其形制基本上繼承了青銅酒器的形制。有盛酒器具,飲酒器具。飲酒器具中,漆制耳杯是常見的。在湖北省云夢睡虎地11座秦墓中,出土了漆耳杯114件,在長沙馬王堆一號墓中也出土了耳杯90件。
3,瓷器大致出現于東漢前后,與陶器相比,不管是釀造酒具還是盛酒或飲酒器具,瓷器的性能都超越陶器。唐代的酒杯形體比過去的要小得多,故有人認為唐代出現了蒸餾酒。唐代出現了桌子,也出現了一些適于在桌上使用的酒具,如注子,唐人稱為“偏提”,其形狀似今日之酒壺,有喙,有柄,即能盛酒,又可注酒于酒杯中。因而取代了以前的樽,勺。宋代是陶瓷生產鼎盛時期,有不少精美的酒器。宋代人喜歡將黃酒溫熱后飲用。故發明了注子和注碗配套組合。使用時,將盛有酒的注子置于注碗中,往注碗中注入熱水,可以溫酒。瓷制酒器一直沿用至今。明代的瓷制品酒器以青花,斗彩,祭紅酒器最有特色,清代瓷制酒器具有清代特色的有法瑯彩,素三彩,青花玲瓏瓷及各種仿古瓷。 4,明、清期間酒具多種多樣,有的在酒鄉紹興制造,有的由外地傳入,尤其是酒具質量、原料愈來愈高級,造型精巧、高貴。例如:在明至清中期的執壺,在造型上較前期秀麗,把高流長,施釉更為潤澤,光可鑒人,紋飾更多,五彩繽紛。其釉色有青花、祭紅、祭藍、灑藍、黃釉、白釉、豆青等,又有三彩、五彩、粉彩、軟彩之分。紋飾有云龍、纏枝蓮花、花卉、花鳥、草蟲、海獸、山水、人物、暗八仙等。到清晚期至民國時則通稱酒壺,形制一般為四方形,器物外常繪粉彩仕女圖。明、清時期還出現了燙酒壺和燙酒杯。由于此時盛行的紹興酒最好是熱了喝,所以這種壺和杯特別受人歡迎。燙酒壺呈八角形、六角形,也有圓的,在壺中心安放一個容積小于壺、口徑略小于壺口的盅,約可放入半斤酒,壺內倒入開水,蓋上蓋,使盅內的酒受壺內開水的熱量而變溫。燙酒杯呈圓形,形似密缸,杯中置一小酒盅,杯內放入開水,加蓋,把盅內酒燜熱。燙酒杯內的盅,容量小,多用于大家閨秀,也可作室內擺設用。明、清期間的飲酒器,一般為酒杯、酒盅。酒杯為單耳杯,亦可作茶杯,有一種套酒杯,從大到小,一只套一只,每套10只,玲瓏可愛。酒盅,大小不同,品種繁多,形狀有圓形、齒口形、四方形等。除瓷質外,也有用紫砂制作的,即著名的紫砂壺,但現在一般紫砂壺多為茶壺,不常用作酒具使用了。 5,傳統藏族盛酒器中最為常見的莫過于陶質酒罐,細心的人們會發現,在我們周圍生活中越來越難見到這種盛酒器了。不論是拉薩市、山南或日喀則市,賣傳統飲料青稞酒的人不少,可他們很少甚至幾乎沒有人背上陶罐來盛酒銷售。取而代之的是塑料制作的酒罐、酒壺以及玻璃制作的啤酒瓶。如果說玻璃啤酒瓶與我們傳統的飲料青稞酒沒多大關聯,那么盛青稞酒的陶罐被塑料酒罐代替應當說是一種與我們傳統有關而正在發生變化的民俗現象。對于很多當代藏族青年來講,木質酒壺是較難見到了。木質酒壺外形與木質酥油桶差不多,只是其體積小,適合于盛酒之用,它的口部有一塊能封住五分之一左右的木板,有的還帶有流嘴,其用意與打制酥油茶不同,是為便于盛酒、打酒。如今,這種木質酒壺真得成了“古董”,在街攤上被那些“古董商”進行著販賣,許多藏族家庭中,可以說幾乎見不到這種器具的使用,更多的恐怕是塑料酒壺與鋁制壺了。 6,酒壺自古至今,已經發展了幾千年,可謂種類繁多,樣目繁雜,如錫制酒壺,景泰藍酒壺,角制酒壺,竹制酒具,鐵制氽筒,金銀制酒壺,更有現在的不銹鋼酒壺等等。
7,據說,百家姓中的覃姓就與酒壺有關,考古學家羅振玉說:“覃像酒盈樽,(古代的酒壺)。郭沫若和陳夢說,“覃”字上面的“西”字,是酒壺的蓋,西下的“曰”是酒壺的大肚,“十”字底部為尖狀,插入地中便于存放。因此,酒壺也是與中華五千年的淵源文化有著密切的關系的。
主要作用
1,普通酒壺:用作家庭或聚會飲酒時斟酒之用。
2,溫酒壺:天冷時,可將酒置于溫酒壺中,再置于一個盛放熱水的器皿之中,可使酒后加熱飲用,也叫作燙酒壺。
3,隨身酒壺:個頭較小,有蓋可密封,可隨身攜帶,以便隨時飲用。
4,牛角酒壺:牛角所制,一般用于長途旅行時攜帶,比隨身酒壺個頭大,方便飲用,少數民族多用牛角酒壺,也有牛皮酒壺,與它作用相仿。
5,古代酒壺:古代酒壺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觀賞性,現多收藏于博物館中,民間也有,但一般用于收藏及傳承。
6,不銹鋼酒壺:現代社會多用此類酒壺,用途廣泛,家庭自用,行軍旅途都可。并且不易損壞,耐磨耐蝕。